type
status
date
slug
summary
tags
category
comment
icon
password
破除8 小时睡眠的执念,并证明了质量胜于数量
睡眠追踪器错在哪儿了
在 Affectable Sleep,我们正深入探究如何让睡眠真正具有修复性,因为大多数人依赖的工具并不总是靠谱。我们已经质疑过对 8 小时睡眠的执念,并证明了质量胜于数量。现在,让我们仔细审视一下睡眠追踪器。它们会显示分数和睡眠阶段,但这些数字与你的实际感觉有多大程度吻合呢?很多人尽管睡眠得分“糟糕”,醒来时却感觉头脑清晰;或者即使追踪器显示他们睡得很好,白天却依然精神不振!让我们来看看为什么追踪器会抓不住重点,以及我们到底该关注什么。
它只奖励按时出勤,不管你学没学会
睡眠追踪器特别吃“一致性”这一套。同样的就寝时间、同样的睡眠时长、同样的作息规律?必须高分。我最近一晚只睡了 5 小时,但其中深度睡眠占了很大比例,比平时多了 40%。我感觉棒极了,但我的追踪器却因为我没睡够 7-8 小时给我扣了分。
这就像老师只奖励你准时坐在课桌前,却完全无视你到底有没有学进去。
布莱恩·约翰逊(Bryan Johnson)喜欢吹嘘他“完美”的 Whoop 分数——当然,他吹嘘的不止这个。但 100 分是他机器人般作息的结果:晚上 8:30 熄灯,早上 5 点起床,雷打不动。追踪器就喜欢这种可预测性。但如果有人用更少的时间获得了深度、修复性的睡眠呢?扣分。分数只关心你是否遵守时间表,而不是你的身体恢复了多少。
它忽略了你夜晚的真实状况
追踪器会计算深度睡眠或快速眼动睡眠(REM)的时长,但它们对你为何会这样睡眠的原因却视而不见。一项研究在不改变总睡眠时间的情况下限制了深度睡眠,结果发现大脑中的β-淀粉样蛋白水平仅一夜之间就飙升了 10%[1]。这表明修复功能打了折扣,原因不在于睡了多久,而在于睡眠实际带来了什么效果。追踪器忽略了这一点。并非所有深度睡眠都具有同等价值,重要的是在睡眠期间身体实现了多少修复功能,而不仅仅是修复功能持续了多长时间。
它让你开始怀疑自己
当追踪器的数据不准时,该怪谁?往往是你自己。人们开始想,“看来我应该觉得累”,即使他们并不累;或者在看到一份漂亮的报告后想,“也许是我自己感觉错了”。为什么一个小工具的说法,分量竟然超过了你自己的感觉?
它只关心昨天,不关心今天
你的追踪器满脑子都是昨晚的回顾。“你睡够了吗?”,“你醒来次数太多了吗?”,诸如此类。好吧,那都是过去式了。这无异于对你无法改变的一夜进行详细的“事后分析”,却完全没告诉你这对你当下意味着什么。几周下来,数据模式或许能揭示一些有用的信息,但这种每日分析呢?就像告诉你昨天的天气。现在才想起来拿伞,是不是有点晚了? 纠结于过去毫无益处,这就是为什么在 Affectable Sleep,我们致力于实时优化睡眠。我们不会等到事后才告诉你“那晚本可以睡得更好”,而是确保你获得的睡眠尽可能高效且具有修复性,让你醒来时确信自己获得了最佳的睡眠修复。
睡眠不只是一张数据统计表
追踪器依赖平均值、8 小时目标、教科书式的睡眠周期,但你不是平均数。没有人是。睡眠的奇妙之处不在于符合某个基于时间的公式,而在于整个夜晚发生的生理和神经过程。在 Affectable Sleep,我们就是要放大你所获得睡眠的修复能力。我们不追逐统计数据,也不调整作息时间表,而是真正增强睡眠至关重要的功能。
- 作者:KAI
- 链接:https://blog.985864.xyz/learning/1d5805b5-5b95-806b-aaa3-f638b51f76c7
- 声明:本文采用 CC BY-NC-SA 4.0 许可协议,转载请注明出处。